Contact – Fanling
Address: Lot No. 1 Fan Kam Road, Sheung Shui, New Territories, Hong Kong
Phone: General: (852) 2670 1211 | Golf Shop: (852) 2670 0647
Contact – Deep Water Bay
Address: 19 Island Road, Deep Water Bay, Hong Kong
Phone: General: (852) 2812 7070 | Golf Shop: (852) 2812 0334
歷史與傳統
皇家香港哥爾夫球會由13名高爾夫球愛好者於1889年5月10日(星期五)創立。起初雖未能找到適合打高球的空曠土地,最終獲政府批准在跑馬地進行高球運動。然而,跑馬地當時同樣供足球、馬球、曲棍球運動甚至駐港英軍閱兵之用,因此一眾會員只能與其他人士輪流使用同一幅場地。
皇家香港哥爾夫球會的會員人數至1891年已增加至超過100人,為了讓會員有地方歇息,球會搭建了一個小棚屋作會所之用,並提供茶點及小食。至1896年,由於球場不敷應用,開始規定女士只可在指定時間和條件下打球。
隨著會員數目與日俱增,導致球場使用率接近飽和,會長及球會要員認為有必要另覓土地興建新球場。他們發現在深水灣附近有一塊可用作小型高球場的土地,還可順道到附近的海灘暢泳。
球會於1898年9月與政府達成協議在深水灣租用土地,會所亦於同年落成並啟用。會員當年要透過坐船或策馬攀越黃泥涌峽,才能到達深水灣球場,而球僮則要扛著球桿與野餐食品,徒步前往。
至1903年,跑馬地除了在周三和周六舉行足球及板球比賽之外,其餘時間僅供皇家香港哥爾夫球會使用,但女士則只可在周日打球。
全賴北區(大埔)理民官E.R. Halifax及一眾早期會員的先見之明,於1911年
與政府及當地農民商討後達成協議,獲批准於粉嶺一塊土地闢建一個18洞球場。舊球場(Old Course)在1911年底率先完工,球會在1920年代末再獲批額外土地興建新球場(New Course),並於1931年11月落成及啟用。
第二次大戰結束後,由於粉嶺與深水灣球場經已荒廢,球會已瀕臨破產邊緣。有賴一眾會員與本地公司的鼎力支持,球會不但重獲新生,並於1970年增建第三個球場 — 伊甸球場(Eden Course)。
香港哥爾夫球會自1959年起舉辦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至今,被公認為全球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及最高質素的高爾夫球會。
球會於1989年慶祝成立100周年,以享譽全球的地位昂然踏入第二個100年。在1996年的周年會員大會之上,投票決定通過除去「皇家」稱號,自此易名為「香港哥爾夫球會」。
從網站上獲取的信息和照片: hkgolfclub.org/zh/home